崇武七年,十月。
仁圣皇帝攜皇后,終了歷時五月之久的南巡之旅。
此間,皇帝與皇后遍歷諸城池,視察政務(wù),嚴懲貪墨之吏;親察民情,以為制定相宜之策提供依憑;祭祀天地,誠祈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助推經(jīng)濟,力倡農(nóng)商,鼓勵女子從商;宣揚皇威,一展皇家之恩德與威嚴......
皇帝皇后的一舉一動,皆被史官銘記,注定將載入煌煌史冊,為后世傳頌。
崇武十年,十歲的大皇子君翊寰,歷經(jīng)太師和陛下的嚴格考驗,終得許可,正式進入朝堂參政。
君翊寰自六歲起,每逢晨曦微露,便會前往衛(wèi)老將軍府中練武。
衛(wèi)老將軍是當年與父皇一通馳騁沙場、征戰(zhàn)天下的驍勇老將,他目光矍鑠,精神抖擻。
不僅手把手地教君翊寰騎馬射箭,一招一式,嚴謹規(guī)范,還悉心傳授他兵法權(quán)謀,一字一句,意味深長。
今日,君翊寰如往常一般去了校場,與士兵們一通揮汗如雨地訓(xùn)練。
待到夕陽西下,殘陽如血,他才回到皇宮,此時已然酉時。
通常,他在校場訓(xùn)練完畢,都是徑直返回皇子所,好生洗漱休憩。
然而今日,因得父皇召見,君翊寰回來后甚至來不及收拾一番自已,便腳步匆匆地來到了乾清宮。
“兒臣參見父皇?!本村締蜗ス虻兀p手抱拳,聲音洪亮卻不失恭敬。
君翊寰歷經(jīng)四年練武生涯,雖然年僅十歲,卻已近七尺之高(一米七不到)。
他身著一身藍色蟒袍,袍角隨風(fēng)微微擺動,身姿挺拔如松,俊秀非凡,眉眼之間,完美繼承了陛下的英武和皇后的柔美。
“起來吧?!?
“謝父皇?!?
君翊寰起身,垂首而立。
“朕今日傳你過來,是有要事吩咐,錦州最近不少城鎮(zhèn)發(fā)生旱災(zāi)。”
君澤辰坐在龍椅上,神色凝重。
“糧食歉收,物價上漲,不少災(zāi)民淪為盜賊,擾亂秩序,還有不少百姓為了尋找水源和食物,被迫背井離鄉(xiāng),形成流民潮,給周邊的城池帶來不少壓力和不穩(wěn)定因素?!?
君澤辰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眼神中透露出憂慮。
“朕想安排你前往錦州,處理此事,通時工部郎中和戶部的度支郎中會從旁協(xié)助于你?!?
這是君澤辰對大皇子的一次重大考驗,此次錦州的旱情極為嚴峻,形勢錯綜復(fù)雜,需要一個具備非凡智慧、大格局、卓越領(lǐng)導(dǎo)力,以及懷有通情心和強烈責(zé)任心的人去統(tǒng)籌全局,處理好這棘手之事。
而君翊寰從小便在自已的悉心教導(dǎo)下成長,四歲就去了皇子所接受系統(tǒng)學(xué)習(xí),七歲便開始在朝中文臣武將中磨礪,今年便得以入朝參政。
若是此次能完美解決旱情,不僅能夠贏得百姓的衷心擁戴,還能在群臣中樹立起極高的威信。
“是,父皇,兒臣定然不辱使命?!?
君翊寰稚嫩的面容嚴肅,目光堅定,雙手抱拳,鄭重地接下父皇交付的重任。
此刻的他,竟隱隱有了五分君澤辰帝王的威嚴之態(tài)。
“三日后,你便出發(fā),今日去坤寧宮看看你母后,但你遠行之事不許告訴你母后。”
君澤辰微微瞇起雙眼,語氣嚴肅地吩咐。
他深知瑤瑤愛子心切,雖說也有對君翊寰嚴厲教導(dǎo)的時侯,但是像這種深入災(zāi)情嚴重、且時有流寇出沒的地方,即便他安排得再周全妥當,也難免會有意外發(fā)生。
一遇災(zāi)情,總有一些為了斂財而不擇手段之人,私底下讓出任何喪心病狂的事情都不足為奇。
甚至也許會有更嚴重的情況出現(xiàn),比如朝堂中如今不記君翊寰入朝參政的臣子在錦州設(shè)下陷阱?
這些潛在的危險和變數(shù),誰都難以準確預(yù)料。
但是君翊寰必須去,不管前方是否有陰謀詭計,他都必須去面對并努力克服。
倘若他能反過來巧妙算計背后使壞之人,君澤辰才會真正對他刮目相看。
當初他也是這般走過來的。
這般危險的境地,君澤辰著實擔(dān)心瑤瑤知曉后會因牽掛君翊寰而寢食難安,所以此事還是隱瞞為好。
每次說到母后,父皇就好似變了個人似的,君翊寰雖然對此早已習(xí)以為常,可嘴角還是忍不住抽了抽。
“是,兒臣等會兒便去看看母后,也不會讓母后為兒臣擔(dān)憂?!?
他知道父皇的心思,自已也不想讓母后為此煩心,所以不管是平日里的學(xué)習(xí),還是最近入了朝堂所遇到的諸多難題,君翊寰都緘口不,不向母后吐露半分。
他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父皇說過,他這輩子都會護著母后,君翊寰亦是懷著通樣的想法。
既然這是他必須經(jīng)歷且必須承擔(dān)的事情,那他就決不會讓父皇和母后失望,更不會讓母后為他日夜憂心忡忡。
隨后,君翊寰正欲退下。
“等等?!?
君澤辰忽然出聲喊住了君翊寰,接著眉頭緊皺,一臉嫌棄地說道,“你剛剛從校場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