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工夫,五郎已經(jīng)去后院跟吳王氏打了招呼回來,還給小七帶來的換洗的衣裳。
等連蔓兒和連枝兒進廚房洗了香瓜,又將一個西瓜切了,用大托盤托出來的時候,小七已經(jīng)被五郎從水缸里給撈出來,擦干凈了頭發(fā)和身子,換上了干凈的新衣裳。
“走,吃瓜去?!边B蔓兒招呼五郎和小七。
幾個孩子一路笑著去了后院,都到上房東屋里。大家一起吃了瓜,吳王氏又說了一會的話,這才告辭離開,自然,還帶上了張氏為她準備的半籃子鮮菱角。
吳王氏走后,五郎就問張氏,吳王氏來,是不是有啥從太倉傳來的消息。張氏只是搖頭,說沒有。連蔓兒就知道,這件事,張氏是下定了決心,不讓她們幾個知道的。不過,那之后的幾天,連守信的臉一直都是陰著,就是小七去哄,也難得見一絲笑容。連蔓兒暗地里琢磨了一下,就斷定張氏是將那消息告訴了連守信。
日子過的飛快,轉(zhuǎn)眼就到了大暑節(jié)氣。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同時這也是麥收的季節(jié)。春小麥生長期比較短,下種又比其他作物早,因此最早收割。麥子不同于玉米、高粱等作物,它的收割最要掐時間,既不能早,更不能晚。早了,麥粒注漿還不夠飽滿,而若是晚了,就會發(fā)生麥粒從麥穗上脫落等情況。而這早晚之間的時間差距,又極短,一天、兩天,也許就錯過了時機。
而收麥的季節(jié),又最忌下雨。若是麥子成熟,又不能在雨前收割完畢,那么麥粒就會發(fā)芽,影響收成。
所以說到收麥子,通常前面都要加一個搶字。
連守信連著在地里看了幾天,終于大手一揮。
“麥子熟了,開始割麥子?!?
麥子的收割,與谷子的收割大同小異。就是要用鐮刀,將整株的麥子割下,然后捆做一捆捆地,運回到晾曬的場地。為了搶收麥子,連守信帶著三個長工,又請了吳玉貴和吳家興父子來幫工,然后還雇了幾個短工,整整用了一天的工夫,將全部的十畝地麥子全部收割完了。
收割完之后的麥地里,就只剩下短短的麥秸茬。張氏、連枝兒、連蔓兒都沒有參加割麥子,不過她們也沒閑著。娘兒三個都穿了下地的衣裳,頭上戴了草帽,下面將褲腿用綁帶扎的嚴嚴實實的,腳面也裹了,一人手里提了個籃子,在收割過的麥地里拾麥穗。
十畝地,娘兒三個來回拾了兩遍,還叫了趙氏和連葉兒來幫忙。
莊稼種的辛苦,每一粒里面都飽含著莊稼人的汗水和辛勞,所以浪費不得。就是沒讀過書,一個大字都不識的那些莊稼人,也懂得這個樸素的道理。因此,經(jīng)常能夠在飯桌上聽到大人訓(xùn)導(dǎo)小孩子,吃飯碗里不能剩下飯粒。她們不會講大道理,即便講了小孩子也未必聽的懂。很多大人,只是告誡小孩子,如果吃飯碗里剩下了飯粒,那將來臉上會落下大麻子的,也有的地方說法不同,說是這樣,將來長大了會嫁個大麻子的女婿或者娶個大麻子的媳婦。
還別說,這種嚇唬總是非常奏效的。
收割的麥子已經(jīng)運回連蔓兒家的場院,開始晾曬,這邊麥穗也拾完了,連守信就又帶著長工們下了地。他們要趕緊將麥茬都刨干凈,重新整地,然后再種一茬。
麥茬細碎,刨出來之后將上面的土磕打干凈了,也沒往家里面運。這些麥茬若是做柴禾,并不經(jīng)燒。所以,連守信就將這些麥茬都堆在地頭的一個大坑里,澆上水,又運來一些糞肥倒在上面準備漚肥。
為了趕工,并沒有采用人工、鐵鎬來刨這些麥茬,而是干脆讓騾子和牛拉著犁杖下了地,長工們只需要跟在后頭,將被犁杖翻起來的麥茬用鐵鎬收撿出來,運到地頭去就可以了。
十畝地,重新整好之后,一半就種了大豆,另一半則是種了白菜。
將菜種到地里,這是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而連蔓兒則有她的計劃。
五畝地的白菜,自然是要留著今年腌酸菜賣的。這白菜比家里園子里的白菜種的早,到時候自然也收的早,正好可以讓腌酸菜更早的上市,多賣上一些。而五畝地的大豆,就更不用發(fā)愁。大豆的用途多,換豆腐、換豆油,發(fā)豆芽等等不一而足。
而這些大豆,自然比那些春耕時就種下的大豆收割的要晚的多,連守信略有些擔(dān)心。雖然莊戶人家種地遇到缺苗,而又來不及補種上原來的莊稼的時候,一般都會補種大豆。大豆收的晚些也沒問題,但種的這么晚,還是頭一次。
連守信擔(dān)心到時候豆子長不成。
“就是到時候豆子太嫩,那也不怕?!边B蔓兒卻笑道,“豆子嫩,不正好賣毛豆嗎送上第二更,粉紅停滯不前,求大家粉紅支持推薦弱顏完本書:《錦屏記》輕宅斗種田文,大宅門里的家長里短、恩怨糾葛。
書號下面有直通車,點擊可以直達。rq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