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睿手稿中的詩作,有四首在《清朝人物傳記》一書中都有記載,為一人所作,仔細的將這個人的生平來歷記在腦中之后,莊睿才將手里的書放了下來。
這幾首詩的作者是清朝初期的王士禎,王士禎原名士禛,字子真、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王漁洋,身為漢人,死后康熙帝追謚為文簡,可謂是皇恩浩蕩,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是清初時最為杰出的大詩人。
王士禎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晉,為明朝河南省布政使,王士禎五歲入家塾讀書,六七歲時讀《詩經(jīng)》,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就去應(yīng)童子試,并且連得縣、府、道第一,那可是相當于現(xiàn)在的小學(xué)中學(xué)高考狀元,順治十五年戊戌科考中進士,文名漸漸傳播開來。
23歲時王士禎游歷濟南,邀請在濟南的文壇名士,集會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賦秋柳詩四首,此詩傳開,名震大江南北,一時和作者甚多,當時被文壇稱之為“秋柳詩社”,從此聞名天下,后人將大明湖東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園”,就是指王士禎當年詠《秋柳》的所在。
把手稿從箱子里取了出來,和書上一對比,讓莊睿高興的是,這幾首王士禎的成名詩作,在手稿中都有,另外還有一些秦淮雜詩和小令,并且在有詩作的手稿中,都有印有鈴印,雖然對字畫所知不多,但是莊睿也知道,有款識的作品,其價格要比沒有款識的高出許多,只是讓莊睿汗顏的是,到現(xiàn)在他也沒認出這些印章上的名字寫的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何人所留,是否為王士禎的私章。
王士禎的成就還不僅于此,在康熙四年的時候,王士禎升任戶部郎中,到京城為官。當時的京城才人墨客云集,為王士禎施展才華提供了舞臺,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提出“神韻”說,開一代詩風(fēng),有大量名篇傳世,他寫景的詩文尤其為人稱道,所作小令中的“綠楊城郭是揚州”一句,被當時許多名畫家作為畫題入畫,康熙皇帝稱其“詩文兼優(yōu)”,“博學(xué)善詩文”。
康熙十七年王士禎受到皇帝的召見,“賦詩稱旨,改翰林院侍講,遷侍讀,入仕南書房”,成為清代漢臣由部曹充詞臣的第一人。
莊睿經(jīng)??匆恍v史傳記,他知道,南書房可是清代皇帝文學(xué)侍從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視之為清要之地,能入則以為榮,有時還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諭旨詔令,康熙皇帝還下詔要王士禎進呈詩稿,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殊榮,王士禎當時在朝中的風(fēng)頭一時無兩。
王士禎博學(xué)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其書法高秀似晉人,備受后人推崇,王士禎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zhuǎn)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
而且這個人還非常的愛才,在康熙朝時王士禎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后,成為清初文壇公認的盟主,一時間,詩壇新人、文壇后輩到京城求名師指點作品,往往首先拜見王士禎,如能得其一片字褒獎,就會聲名鵲起。
莊睿在書中還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典故,當年的蒲松齡是個落拓不第的文人,空有滿腹學(xué)問,但是卻不被人賞識,著名的《聊齋志異》寫出來以后,沒有辦法被世人認識,無奈之下,蒲松齡就找到了王士禎。
王士禎看過初稿以后,對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大加贊賞,寫了許多評注將初稿還給了蒲松齡,還贈詩蒲松齡:“姑妄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庇纱丝梢娡跏康潓ζ阉升g的提攜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