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卡斯島,附近海域。
葉遠站在游艇上,通過感知,正在觀察著正在向自己求救的這只姥鯊。
葉遠之所以篤定這只姥鯊是在求救。
那是因為,此刻它的身體上,已經布滿了體極延長的一種海魚。
而這種海魚,葉遠也并不陌生。
鮣魚!
鮣魚是一種能夠附著在鯊魚身上的海魚。
這種魚以其獨特的生存能力聞名于世。
他會通過頭部的吸盤,附著在其他海洋生物身上。
這其中就包括鯊魚、海龜、鯨鯊等大型水生生物。
甚至船只和浮標等靜物也是他們吸附的對象。
鮣魚的這種行為被人類賦予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搭便車”。
它就是利用這種方式。
輕松地附著在宿主身上。
進行全球的“免費”旅行。
同時避免了獨自游動時可能遭遇的捕食風險。
鮣魚的頭部非常的特別。
其吸盤分成左右兩個部分。
每個部分都分布著22到24個對排列整齊的軟骨板。
在吸盤的周圍還有一圈看似薄但非常彈性的皮膜。
這種獨特的結構使得鮣魚能夠輕松地附著在宿主身上。
當鮣魚發(fā)現(xiàn)宿主如鯊魚經過時。
它會迅速將吸盤的皮膜和軟骨板豎起來,將水擠出,從而緊緊地吸附在宿主身上。
鮣魚與宿主的關系是互惠互利的。
鮣魚為宿主提供清潔服務,如吃去宿主身上的寄生蟲和牙縫里的碎屑,而宿主則為鮣魚提供保護,避免其受到其他捕食者的攻擊。
例如,在鯨鯊身邊,鮣魚可以安全地依附并清理鯨鯊的口腔和體表,同時享受鯨鯊提供的保護。
此外,鮣魚還表現(xiàn)出對撫觸的敏感性,這可能是它們在尋找宿主時的一種策略。
腦海中回想著關于鮣魚的一些記憶。
葉遠微微皺眉。
本以為這只姥鯊攻擊自己的游艇。
目的就是要自己幫助他清除掉這些附著在它身上的這些生物。
可想到鮣魚的用處。
葉遠不認為姥鯊會因為這些,就冒險向自己這一個人類求救。
無他,只因為鮣魚雖然看起來附著在姥鯊身上,很危險。
實際上,并不會給他帶來多少痛苦和困擾。
那這只姥鯊又是因為什么來尋求自己的幫助呢?
葉遠感知再次從鮣魚身上,重新回到姥鯊這里。
一寸寸的尋找。
最終葉遠終于找到了答案。
好家伙,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把葉遠嚇了一跳。
就在這姥鯊的肚皮下面。
三五根巨型魚鉤,正嵌入到它的身體當中。
更可怕的就是,那傷口處,因為長時間的感染已經化膿。
要是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這只姥鯊相信堅持不了多久。
得到答案后的葉遠。
并沒有猶豫。
而是毅然的進入到海中。
快速的靠近,同時也提放著姥鯊真的暴起攻擊自己。
畢竟是沒什么指揮的海生物。
求救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