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看到房家蒸蒸日上,又是宰輔又是駙馬滿門清貴,覬覦起房家的祖墳了!
房家雖非豪富,但也不差錢,更何況還有一個房玄齡乃是當(dāng)朝仆射,若是賣了祖墳之地,豈不被人笑死?
兩家互不相讓,便僵在那里。
當(dāng)時大老爺房松雖然病重,神志尚還清醒,囑咐兒孫先不將此事告知于房玄齡,且先拖一拖再說。是以,前些時日給房玄齡的去信中,并未提及此事。
誰知道大老爺房松病情惡化得太快,幾日之間便即撒手西去,此事終成心腹大患。
房俊奇道:“這吳家是何來路?”
房家再不濟(jì),那也有一位當(dāng)朝仆射在背后杵著,便是五姓七宗江南豪族也不敢這么肆無忌憚的欺到頭上吧?擋了人家祖墳向口這種事,那絕對是往死里得罪的節(jié)奏,這吳家是要瘋么?
房遺訓(xùn)無奈道:“這吳家只是本地一戶豪商,在齊州產(chǎn)業(yè)不少,但也僅此而已。可他家有一個本家侄女,年方二八,花容月貌,被送進(jìn)了齊王府,深得齊王的寵愛。那齊王平素荒誕不經(jīng),自是對吳家百般維護(hù)……”
房俊了然。
依著李佑那廝的性子,最是好色,遇到絕色女子,自是歡喜得不行,哪怕就是要天上的星星都得想法子給摘下來,他才不會管什么房家還是誰家,這人最是護(hù)短。
況且,也未必沒有想要報復(fù)房俊的念頭在里邊。
當(dāng)初在醉仙樓,自己那一頓打可是讓李佑丟盡了顏面,更被李二陛下又是杖責(zé)又是驅(qū)逐,豈能不懷恨在心?
看來,這事自己不管都不行……
心里想了想,便說道:“喪事你們按步驟進(jìn)行,至于墳地之事,便交給某吧,絕不會耽擱大伯下葬之期?!?
這話說得很平淡,就像說一件家長里短的小事,幾乎沒有什么情緒上的波動。
也是,別人或許會怕齊王李佑,他房俊會怕么?
只是想想怎么才能圓滿處理這件事而已,若是打李佑一頓能解決事情,房俊二話不說就跑去齊王府抽他丫的。
出了長安李佑就無所顧忌了么?
扯蛋!
只要他李佑不想造反,就不敢把房俊怎么滴,若是傷了房俊,李二陛下如何跟房玄齡交代?更何況,房俊還是李佑未來的妹婿呢……李佑是沖動不假,智商不高也不假,但他不是傻子。
后來的李佑為什么要造反?
難道他真的會認(rèn)為自己有那個能耐,能推翻他爹鐵打一般的江山王座?
只是屢次被李二陛下斥責(zé)得喪失理智、信心崩潰而已。
所以他打定主意造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權(quán)萬紀(jì)給宰了,正是這個喋喋不休、滿口道德文章的家伙,一次又一次的跟李二陛下打小報告,讓李佑在他爹眼里的形象完全崩塌……
他造反,也只是想要告訴他那個英明神武的老爹:我李佑,也有李家的血性!
不信?
你且看看李佑造反之后都干了些啥:643年(貞觀十七年)三月,李v征發(fā)城中十五歲以上的男子,私自任命自己的左右為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等官職,開府庫以行賞,并驅(qū)趕百姓入城為兵,布置官署,并封親信為拓西王、拓東王等。李v每日與燕弘亮等五人和他們的王妃夢一同宴樂……
李二陛下這人,咱不去論其文治武功,但說他生兒子的本事,或許唯有康熙能比之。
這不是說生兒子的數(shù)量,而是說質(zhì)量。
李承乾、李恪、李泰、李佑、李治……
不管結(jié)局如何,哪個不是文韜武略、智慧出眾?
所以,李佑會傻到在造反之后,“一同宴樂,以為得志”?會蠢到當(dāng)“燕弘亮說:‘不用擔(dān)心,我們右手端酒喝,左手為大王用刀砍殺。’李v寵信燕弘亮,聽到此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