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是個很奇特的民族,無論在那個時代,不管形勢有多么惡劣,是否整個民族之火都在風雨飄搖,總會有勇敢的人站出來。
即將在整個衛(wèi)國戰(zhàn)爭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松江之戰(zhàn),就是如此。
一支東北軍,會在這個小城,依城堅守,以全軍三萬余人,鏖戰(zhàn)兩個師團日軍,最終以戰(zhàn)死六名將軍、八名上校團長及全軍戰(zhàn)損三分之二為代價,替數(shù)十萬大軍爭取到三日夜的撤退時間。
唐刀或許沒有能力去改變雙方近十萬大軍鏖戰(zhàn)的戰(zhàn)局,但他還是有機會改變一些人的悲劇結局。
那名將軍,本不該在英勇戰(zhàn)死之后還得不到他應有的待遇。
況且,那里還有令人切齒的幾個日本人名字,谷壽夫、牛島滿、柳川平助,他們都是大屠殺的積極參與者與促成者。
對于唐刀來說,有人想成為屠夫,那就將屠夫先屠了。
在距離日軍一線陣地尚有一公里左右,唐刀率領著車隊向左翼轉向,和近在咫尺已經(jīng)嚴陣以待的日軍陣地擦肩而過。
一公里外親自坐鎮(zhèn)的一名日軍少佐看著車燈就這樣距離己方越來越遠,一口老血差點兒沒噴出來。
不是說這是中國軍隊名震天下的四行營嗎?怎么沒有想象中的英勇無畏?見縫插針腳底抹油的本事倒是挺牛逼的。
由其車燈移動的方向,他當然能判斷出那伙中國人是打算去哪里,是向南去松江方向。
那真的是一支在閘北打了快一周的中國軍隊?不是事實擺在眼前,日軍少佐真的很難相信。
如果不是對雙方陣地以及兵力分布乃至公路無比熟悉,絕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中日雙方,于一周之前幾乎都將所有主要兵力集中于滬西,滬西之側的松江區(qū)域反而在此之前成了個兩不管地帶。
當然了,中日雙方都不傻,只要有一方對這個重要側翼有所異動,立刻會對此地進行調(diào)兵。
只是中方根本沒意識到,日軍大本營的胃口超乎想象的大,并沒有從淞滬派遣軍中調(diào)兵,而是早在一個月前就打定主意要將逐漸退出市區(qū)集中至滬西的數(shù)十萬中國精銳一口吞下,直接從華北調(diào)來三個師團,這會兒已經(jīng)停留在金山衛(wèi)的海面上,計劃算是成功了一半。
只是,日軍少佐再如何吐血,他也拿突然改變方向不跟他硬鋼的車隊沒辦法。
日軍的機械化程度和如今的西方諸國相比還有著地球到火星的距離,除了需要運輸物資的輜重部隊,步兵們頂多配幾匹馬用于高級軍官代步。
你讓他咋追?光靠兩條小短腿嗎?
或許只有十分鐘后抵達的第36步兵聯(lián)隊有資格。
這幫倒霉蛋們現(xiàn)在可都是全機械化,前面是摩托車打頭,后面還有兩輛94式裝甲車壓陣。
光看裝備,就堪稱精銳中的精銳。
聽說中國人往南邊溜了,豐田秀自然是咬著后槽牙下達繼續(xù)追擊的命令。
這已經(jīng)不是立功不立功的問題了,從中川廣大佐開始插手的那一刻,豐田秀就知道,如果不能干掉這波中國人,他的倒霉屬性能把自己給熏哭。
。。。。。。。。
ps:晚上稍微強一些了,睡了大半天,從床上昏昏沉沉的起來,勉強修改更新了兩章,如果有沒修改的太好的,還請大家見諒。今天下午上三江推薦,如果還沒去投資的,趕緊去投資一波。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