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戰(zhàn)斗任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殲滅這股敵寇,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還能繳獲點物資。
或許不會有多少裝備,但吃的絕筆不少,那是獨立營現(xiàn)在最需要的。
所以,前方河谷中的戰(zhàn)斗一打響,趙大強就通紅著眼珠子下達了攻擊命令。
趙大強的憤怒不是來源于眼前反應迅速的日軍,而是原本定好的他的四連擔任誘敵任務,可還沒到清晨,就變成了冷鋒的一連。
是,他承認比起戰(zhàn)斗力來說,冷鋒的一連為全營之冠,可一連就這樣搶走了原屬于他和四連的戰(zhàn)斗任務,終究還是有股子技不如人的邪火。
這不能怪負責統(tǒng)籌全局的唐刀,也不能怪冷鋒,這股火自然只能沖著眼前的日軍發(fā)泄了。
四連所面對的戰(zhàn)場距離河谷還有七八百米,是一條山路。
一邊是深溝,一邊是高山,山路又狹窄,倒是個打悶棍的好地方,可對于一個步兵連的伏擊陣地來說,卻有幾分艱難。
因為日軍的隊形拉得實在是太長了,若是被日軍抽個空子反擊上山,那傷亡可會大大增加。或者遁入大山對數(shù)公里外的日軍主力發(fā)出警報,那對于全軍都是極其危險的。
200余日軍步兵護送著擁有近一百日軍輜重兵以及十幾輛裝載的滿滿當當?shù)鸟R車,整個隊列長達近800米。
所以趙大強將手下的三個步兵排外加一個火力支援排散布于長達1000米的各個攻擊點上。
10個步兵班,各步兵班要負責將近100米的戰(zhàn)線。特別加強給四連火力支援排的兩挺重機槍分別守在戰(zhàn)線的前后兩端,兩門迫擊炮則位于山脊后,由趙大強親自指揮對頑抗的日軍火力點進行打擊。
攻擊命令下達之后,雨點般的子彈就向三四十米外的日軍隊列傾瀉而去,還有手榴彈。
只不過為了防止將馬車炸毀,手榴彈一般都沒有沖著日軍的輜重隊招呼。
但其他的日軍,可就倒霉了。
尤其是打頭的兩個步兵小隊,四連百分之六十的攻擊皆是針對他們。
沖鋒槍、駁殼槍、輕機槍,步槍所有能射擊的槍械再加上幾十枚手榴彈,劈頭蓋臉的就向迅速做出戰(zhàn)術反應的日軍步兵們招呼過去。
套用一句現(xiàn)代語,正憋屈著的獨立營四連這會兒使的‘王八拳’,瞄準對手,傾盡全力,一通亂砸。
驟然遭遇如此打擊,日軍反應再靈敏也不求行。
想避開這些,除了往山上攀爬,另一個選擇就只能往深溝里跳,十幾二十幾米的溝跳下去,用屁股想估計也落不到什么好。
但,選擇往深溝里跳的日軍還真不少,雖然很多日軍并不是自己想跳下去的,那是被被驚慌失措的同伴給生生擠下去的。
沒膽量往下跳的,就只能瘋狂的往山上爬,哪怕山上射下來的子彈密集的讓人頭皮發(fā)麻。
勾著身子端著槍向山上攀爬的日軍像割稻子一樣被裝備給各班的沖鋒槍和駁殼槍掃倒,但日軍依舊前仆后繼,嘴里嘰哩哇啦嚎叫著貓著腰端著槍向山上發(fā)起沖鋒絲毫不停歇,仿佛是不知死亡的恐懼為何物。
不是日軍勇猛的連死亡都不知道是何物,而是眼前的現(xiàn)實告訴他們,呆在狹窄的山路上,不管你是不是躲在山石下,不管你是不是能躲過中國人的手榴彈子彈,最后的結局一定是被殺死在山路上。
沖上山嶺,迫使中國人離開山脊或者互相對射分擔山路上的壓力,是他們唯一的生路。
因為,中國人除了常規(guī)槍彈手榴彈,竟然還用上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燃燒彈,雖然那是人工投擲的。
。。。。。。。
ps:今天上了六節(jié)課,累成狗,今天只能一章了,抱歉!還有,推薦一下同組作者的新書《孤絕不是最后一位人王》,聽說開車賊溜,寫的不錯。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