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島上趕海的收獲可是要比平海那邊高的多。
所以一些工人,每天在午休的時間段,都會拿著水桶工具,來這片礁石挖取一些蛤蜊帶回家。
對于這樣的情況,葉遠當然不會在意。
不過即便這樣,巖石上的海瓜子仍舊是隨處可見。
所謂的海瓜子,學名叫做尋氏肌蛤。
是貽貝目貽貝科肌蛤?qū)俚囊环N小型貝類。
尋氏肌蛤殼長通常在2-3厘米之間,殼高為一厘米。
殼質(zhì)薄脆,表面有黃褐或綠褐色殼皮。
殼皮下具紫褐色波狀花紋,殼內(nèi)面灰白色,具珍珠光澤。
又以背部最為明顯,故容易辨認。
尋氏肌蛤殼、肉皆可入藥,性味微咸,性涼,具有清熱,化痰,軟堅的功效。
尋氏肌蛤的蛤肉可鮮食,亦可去殼曬成干品。
尋氏肌蛤每千克的蛤肉,相當于2倍多磷酸銨肥效。
它是沿海地區(qū)經(jīng)濟實惠肥效大的農(nóng)肥。
尋氏肌蛤也可做家禽、家畜以及魚、蝦的餌料。
而近些年,隨著人類的生活水平提高,一些海鮮燒烤猶如雨后春筍般的在內(nèi)地興起。
所以之前只是作為肥料和飼料來使用的海瓜子。
目前在內(nèi)地的銷售價格也是一漲再漲。
甚至葉遠還聽說,有人還搞起了海瓜子的養(yǎng)殖。
這讓從小就在海邊長大的葉遠很是不解。
這東西在海邊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還要養(yǎng)殖它?
不虧是擁有著眾多吃貨的國度,真的是萬物皆可吃。
在內(nèi)地人的認知中。
所謂趕海,說白了就是在沙灘上撿一些由于退潮被滯留下來的海生物。
可是相比沙灘,臨海的這些漁民,更是喜歡來礁石區(qū)這里趕海。
因為這里不僅同樣可以收獲一些貝類。
更是偶爾會收獲一些來不及隨著海水一起退去的一些海魚。
而這些海魚,往往有些會是那種經(jīng)濟簡直極高的海貨。
這也是有人趕海能夠養(yǎng)活一樣老小的主要原因。
如果趕海真的就只是撿撿那些價值不怎么高的貝類,那漁民們還真不會這么積極。
正是因為有著經(jīng)濟價值更高的收獲,大退潮時候才會有那么多漁民起大早到海邊來趕海。
尤其是漁灣島這里,根本就沒人和他們搶奪這些水坑中的資源。
所以才不過一會的功夫,舅甥兩人就找到了十只石頭蟹和六七只跳跳魚。
最好的收獲,就是一直足有妞妞手臂粗細的九節(jié)蝦了。
“舅舅!舅舅你快過來,我發(fā)現(xiàn)一條大魚!”
就在葉遠檢查著自己的收獲同時。
就聽到不遠處的妞妞正站在一塊大石頭上面向著自己揮動著小手。
而不知什么時候跟在他身邊的坦克和公爵,也對著自己汪汪大叫起來。
葉遠沒去理會兩只狗狗是什么事后跑過來的。
畢竟在島上,兩只狗子神出鬼沒已經(jīng)習慣。
除了大黃那個懶家伙外,坦克和公爵可是經(jīng)常滿島的風跑。
所以他們出現(xiàn)在這里,葉遠一點都不感覺到奇怪。
來到妞妞所站的石塊前。
葉遠驚奇的發(fā)現(xiàn),大石頭的下面,有一條黑灰斑點的魚尾巴露在外面。
“嘿!小家伙可以???”
葉遠并沒有急著動手去捕捉這條被小丫頭發(fā)現(xiàn)的‘大魚’。
而是先幫著小丫頭,整理了一下因為汗水已經(jīng)黏在額頭上的流海。
_l